“九五至尊”热销折射对腐败的暧昧心态

发布日期:04/08    浏览次数:

    最近有一条新闻读来耐人寻味。因抽天价烟而被网民揪出的周久耕“倒了”,然而“九五至尊”却“火了”。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其销量非但未降反而上升了70%,颇有些“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意味。

  一些贪官倒台之后,其享用的物品、其腐化的生活方式不臭反香,甚至成为坊间推崇的极品和艳羡的对象。周久耕的“倒下”不仅没有震慑住官员们高消费的腐败奢华,反而给他们开阔了思路,提供了一种新的消费选择。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号:舆情民意对于腐败现象有着一种暧昧的,甚至以丑为美是非莫辨的畸形价值观。而且这种认知随着我们身边的一个个贪官以权谋私却得不到严惩的实例的出现,随着腐败收益远远大于成本的心理认同的产生,而不断得到复制、强化、传播。

  就是这种思维方式,使得社会舆论对腐败的态度颇有点像吃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提起贪官的腐败行为,恨得牙根发痒,但是一旦自己有了机会,也是如此;别人得利,自己气愤,而一旦某种腐败行为能使自己获益,就立即默不作声;“笑贫不笑贪”,把腐败分子当成“能人”,极力攀附拉拢,甚至出于私利为腐败分子提供掩护。这些容忍腐败、同情腐败乃至羡慕腐败、攀比腐败的“腐败文化”,污浊了社会风气,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滋生蔓延的空间,因而无法真正形成对腐败“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无法养成对腐败“零容忍”的行为习惯。这或许就是反腐的力度年年加大,但腐败之风却仍难以根除的深层次文化原因。

  对于贪官用品和生活方式的追捧,不过是这种心理的外在表现。由此来反思我们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在开展思想教育、制度管理、监督规范的同时,关键是要塑造起积极健康的廉政文化,以此纯洁人的心灵,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强化舆论监督,让腐败分子成为“过街鼠”和“落水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