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机械工程学院党团学生干部组成的研学队伍走进衡阳建湘柴油机厂及周边街区,开展了一场以“探寻工业记忆,传承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沉浸式研学实践。通过参观街区、展馆研学、手工实践、人物采访等环节,学生们在行走中触摸历史肌理,在体验中感悟匠心传承,为专业学习注入鲜活动力。 走进建湘工业文化街区,红砖灰瓦的苏式厂房与现代艺术装置交相辉映,老工业基地的历史厚重感与文化新生力扑面而来。街区内,道路上随处可见的车床、铣床、刨床等机械设备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了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创新路径。智装24-1班邓杰说道:“课本上的‘工业革命’‘生产流水线’突然有了具象载体,那些冰冷的名词变成了有温度的建筑和故事。” 随后,研学队伍踏入衡阳工业老照片展览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开启一场“时光穿越”之旅,那些定格在照片上的瞬间,记录了建湘柴油机厂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企业的蜕变轨迹。老工业基地文展馆通过实物陈列、场景复原、裸眼3D、环绕多媒体等方式,系统呈现了建湘柴油机厂从1950年私营小厂到1980年代中南地区最大柴油机生产基地的辉煌历程。在玻璃展柜内,429枚建湘印章在无声诉说着一辈又一辈工匠们接续奋斗的故事。 稍作休整后,队伍前往研学区参与了衣架制作的手工实践活动,在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亲手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老师看着学生们的作品欣慰地说:“机械专业的学生既要懂技术,更要守匠心,这个手工衣架就是他们与工匠精神的一次对话。” 活动最后,研学队伍对建湘柴油机厂的老厂长邹厂长和老钳工吕工进行了采访,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活态工业记忆”。老厂长深情回忆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讲述了团队是如何在巨大压力下咬紧牙关、迎难而上的奋斗历程,向我们分享了团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满怀期待地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制造业中来,并给同学们寄语:“希望全社会尊重产业工人,全社会都来关心产业工人,全社会都让我们这些从事产业工作的人有价值、有尊严。” 此次研学活动让学生们跳出课本,在真实的工业场景中深刻理解专业价值、感悟工匠精神。以此为序,机械工程学院将持续推进“探寻工业记忆,传承工匠精神”系列活动,为工匠精神的传承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